问道雪窦 · 智汇名山 ——“五大菩萨信仰与中华文化复兴”

来源:浙江佛学院 发布时间:2018-10-16


2018年10月16日上午,“法流千载·慈应人间”雪窦山弥勒文化高峰论坛在位于雪窦山麓的浙江佛学院内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大学、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著名佛学研究专家就“五大菩萨信仰与中华文化复兴”这一主题进行了对话交流。近60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法师、居士和社会各界的传统文化爱好者聆听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由浙江省佛教协会主办,雪窦山佛教协会、浙江佛学院、宁波市弥勒文化研究院、宁波市奉化区弥勒文化研究会、宁波雪窦山名山开发建设公司等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作为本次活动的协办单位,邀请组织学者、设计话题。本次活动还得到了省、市、区民宗部门、宁波溪口雪窦山名山建设管委会、奉化区委统战部和雪窦山弥勒文化节组委会办公室的指导与支持。



论坛由六位著名佛学研究专家以对话讲论的形式进行,邀请其中一位学者担任主持人,围绕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地藏菩萨和弥勒菩萨共同构成的五大菩萨信仰及其在中华文化复兴中的作用的主题展开。期间,专家们层层梳理,步步深入地阐释五大菩萨的理念及其信仰与文化,分析五大菩萨与五大名山这一概念所蕴涵的文化体系及其学术支撑,探讨菩萨信仰的理论及其在中华文化复兴中的现实意义,并全方位地解读雪窦山佛教文化和弥勒信仰及其在五大佛教名山与五大菩萨信仰中的地位与作用。专家们认为,五大菩萨所表征的五大理念(大愿、大行、大悲、大智与大慈)是相对完整的一个体系,这对完整的人格的养成、终极关怀的使命担当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个人若想塑造完整的人格,先要发大愿,然后要精进(大行),这样才能拔除痛苦(大悲),进而悟得智慧(大智),最后才能都给大家快乐(大慈)。在此基础上,专家们认为菩萨是在觉悟中奉献,并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的人。




诸位会谈学者在注重佛教文化思想性与文化性、现实性与生活性的基础上,以“佛教中国化”和“当代文化建设”的角度从信仰、文化、哲学、艺术、认知模式、生活习俗以及礼仪规范等方面挖掘以弥勒信仰为重点的菩萨信仰内涵及其当今价值,揭示了弥勒文化浑厚的文化底蕴、发展潜力及其在中国佛教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并对近年来雪窦山名山道场的建设予以充分肯定。最后,专家们高度评价了雪窦山作为一种佛教文化形态在当今中国社会中所凸显的适应性与创造性,也寄语祝愿雪窦山在今后在解决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中发挥强有力的功能作用。




与会专家均为佛学研究方面的著名学者,不少学者在菩萨信仰方面也颇有建树。主持人李利安为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玄奘研究院院长,中国宗教史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有《观音信仰的渊源与传播》等多部学术著作。与谈专家魏道儒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出版有《中国华严宗通史》《中华佛教史?宋元明清佛教史卷》《宋代禅宗文化》等学术著作;所主编的全球首部《世界佛教通史》获第四届中国政府出版奖。与谈专家温金玉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净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著有《僧尼的一生》《观音菩萨》《四分律释译》《读体见月大师传》等学术专著。与谈专家李建欣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世界宗教研究》编辑部主任;主要从事印度宗教、中国佛教研究;著有《印度宗教与佛教》《印度古典瑜伽哲学思想研究》等专著。与谈专家陈永革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浙江宗教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浙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著有《晚明佛学的复兴与困境》《晚明佛教思想研究》《佛教弘化的现代转型》等专著。与谈专家王颂为北京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著有《宋代华严思想研究》《日本佛教:自佛教传入至二十世纪》《华严法界观门校释研究》等专著。




据悉,此次论坛活动为2018雪窦山弥勒文化节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雪窦山佛教名山建设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内容。新一轮雪窦山佛教名山建设自2014年启动以来,设施不断完善,活动持续开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题蓝图逐步成为现实,中国佛教五大名山弥勒道场雪窦山的知名度、美誉度、认可度大幅提升,游客量井喷式激增,效应十分显著。下一阶段,名山建设工作将继续开展弥勒文化交流活动,并着力开展弥勒文化挖掘、研究、整理,以及成果转化工作,让弥勒文化在服务现代社会、助力中华优秀文化传播、促进对外交流等领域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