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各班级开展提倡崇俭戒奢的主题班会

来源:浙江佛学院 发布时间:2022-06-27

为统一思想行动,进一步落实全国性宗教团体联席会议第十九次会议发出的《关于崇俭戒奢的共同倡议》以及《浙江省宗教界关于崇俭戒奢的共同倡议》。近日,我院组织开展相关专题学习会,教务处各班主任法师组织每个班深入学习《倡议》精神。在各班主任的带领下,在召开的主题班会上,各年级学生深入挖掘、阐释、弘扬佛教教义教规和戒律中有关崇俭戒奢的优良传统。大家一致认为,我们应当以身作则,积极弘扬传统美德,抵制不良风气,努力塑造良好教风,有效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促进宗教健康传承,不断提高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相适应的水平,以良好风貌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科一年级


崇俭戒奢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以俭得之,以奢失之”,讲得都是对“奢”的贬斥,对“俭”的推崇。


一年级学生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崇俭戒奢方面各抒己见,从治身处世之俭、治家传家之俭、再到治国理政之俭深刻阐述了崇俭戒奢作为一种修身、齐家、治国的处世之道,体现为接续奋斗的精神面貌,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不负人民的坦荡胸襟。


他们深入挖掘佛教经典中关于崇俭戒奢的内容论述。《遗教经》<第十·知足>云:“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悯,是名知足。”《遗教经》<第九 ·少欲>云“汝等比丘,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直尔少欲,尚宜修习,何况少欲,能生诸功德。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槃,是名少欲。”




本科二年级


二年级学生一致认为,勤俭戒奢历来是我们佛教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传家之宝,所以我们要把通过这次学习,更加深入的贯彻落实好。作为出家人,崇俭戒奢本来就是佛陀对我们的教导,是我们惜福修福应该做到的本分。要深入挖掘、阐释、弘扬佛教教义教规和戒律中有关崇俭戒奢的优良传统,将崇俭戒奢融入信仰实践、融入佛教教育、融入讲经弘法,营造勤俭节约、知足适度的良好氛围。崇俭戒奢是从严治教、提升教风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佛教中国化的重要举措。去除奢靡的浪费,作为恰当的用度,即是节俭;出家人必须能节俭,乃能安其淡泊之生活。崇尚节约反对奢靡是我们必须共同承担的责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务必从现在抓起、从举手之劳做起, 把崇俭戒奢自觉落实到学修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是作为每一个新时代僧青年的我们该做的, 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并引用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阐述以俭戒奢、勤劳俭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本科三年级


三年级学生认为,要把中华传统美德——勤俭节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身为佛教教职人员,崇俭戒奢更是佛陀对我们的教导和约束,是我们惜福修福应尽的本份。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八字箴言不能只挂在墙上,说在嘴上,还要付与行动上,放在心上,始终蔫好浪费可耻的“紧箍咒”。我们不能丢掉勤俭节约的“传家宝”。把它作为一种习惯和意识,一种美德和智慧,只有融入血脉,成为自觉,才能长久传承。勤俭节约的美德传承,离不开家风家训潜移默化的精神滋养。家风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塑造着人们的品格。佛教崇俭戒奢的例子不胜枚举“尚俭戒奢”的人生智慧。比如:


1. 《十六大罗汉因果识见颂》:

世人但怨饥寒苦  此种皆因枉费生

若是守中常节俭  自然衣食得丰盈


2. 《杂阿含经》卷3:

知足故解脱,解脱故于诸世间都无所取,

无所取故无所着,无所着故自觉涅槃。


3. 《杂阿含经》卷10:

凡夫染习五欲,无有厌足,

圣人智慧成满,而常知足。


4. 《太子瑞应本起经》卷2:

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

善友第一厚,无为第一安。


5.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18:

持财以俭,持众以信。

持安以不憍,持力以不奢。